重磅!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式颁布!
2022年8月1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旨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,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。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主要核心内容如下:
一、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总体目标
➤ “十四五”期间:
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。到2025年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.5%,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,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。
➤ “十五五”期间:
基本建立以高效、绿色、循环、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。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。
二、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六大重点任务
(1)深度调整产业结构
调整有色、石化、钢铁等产业布局与低碳环保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;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;优化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规模;强化能源、钢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有色金属、纺织、造纸等行业耦合发展、协同降碳。
(2)深入推进节能降碳
调整优化用能结构,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;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,拓宽电能替代领域;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;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,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;提升变压器、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;强化节能监督管理,持续开展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。
(3)积极推行绿色制造
建设绿色低碳工厂,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;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,支持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纺织、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,在供应链整合、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;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,到2025年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;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,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;推动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印染、造纸、化学原料药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、节水、节材、减污、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。
(4)大力发展循环经济
推动低碳原料替代,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,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,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;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,实施废钢铁、废有色金属、废纸、废塑料、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,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;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,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,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利用评价。
(5)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
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,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,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,研究实施氢冶金行动计划;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,发布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,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;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,围绕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机械、轻工、纺织等行业,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、工业流程再造等技术示范工程。
(6)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
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利用大数据、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、工业互联网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;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,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署,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,形成感知、监测、预警、应急等能力;推进“工业互联网+绿色低碳”,鼓励电信企业、信息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,为生产流程再造、跨行业耦合等提供数据支撑。
三、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
(1)钢铁
到2025年,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.8亿吨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%以上;
到2030年,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、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%以上。
(2)建材
到2025年,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%以上;
到2030年,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,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、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,在水泥、玻璃、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,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。
(3)石化化工
到2025年,“减油增化”取得积极进展,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%以下,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;
到2030年,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、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(4)有色金属
到2025年,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%以上,再生铜、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、1150万吨,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%以上;
到2030年,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%以上。
(5)消费品
到2025年,造纸行业集中度前30位企业达75%,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85%;
到2025年,纺织行业差别化高品质绿色纤维产量和比重大幅提升,低温、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%,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%;
到2030年,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%,造纸行业热电联产占比达90%以上。
(6)装备制造
到2025年,一体化压铸成形、无模铸造、超高强钢热成形、精密冷锻、异质材料焊接、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、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;
到2030年,创新研发一批先进绿色制造技术,大幅降低生产能耗。
(7)电子
到2025年,连续拉晶技术应用范围95%以上,锂电材料、光纤行业非电能源占比分别在7%、2%以下;
到2030年,电子材料、电子整机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。
四、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
(1)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
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,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,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,发布绿色低碳产品名单,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;到2025年,创建一批生态(绿色)设计示范企业,制修订300项左右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相关标准,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低碳产品。
(2)加大能源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
加强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,推动光伏、新型储能、重点终端应用、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协同创新;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,加快基础材料、关键设备升级;持续推动陆上风电机组稳步发展,加快海上风电机组研制,开展高空风电机组预研,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。
(3)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
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,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,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,开展电动重卡、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;到2030年,当年新增新能源、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%左右,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%和20%以上;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,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改造,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,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。
(4)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
将水泥、玻璃、陶瓷、石灰、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,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,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,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;推广高效节能的空调、照明器具、电梯等用能设备,扩大太阳能热水器、分布式光伏、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。
◆ 国家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、构建标准计量体系、完善经济政策(税收优惠、关税等)、完善市场机制(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)来保障工业领域的碳达峰。
◆ 相关企业应努力开展节能减排、技术研发、低碳转型等工作,为方案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做出贡献。在这场绿色变革中把握机会,引领行业的绿色发展。
新闻来源: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